開始在Gnomon上課以後 我發現自己對"觀察"這件事變得比較敏銳 會開始注意到一些以前沒有注意或是發現的細節 今天因為Art History這堂課的校外參訪 到了Getty Museum 又讓我有更深刻的體驗 如何去觀察一幅畫或是雕刻或是任何形式的藝術作品 作品的內容呈現方式為何是這樣? 作品的內容為何是這些東西? 不是其他東西? 為什麼作品當中的人要看那邊?為什麼每個時期的畫風都不一樣? 雕像身上的服飾代表什麼?為何是這種姿勢?為何雕像主題大多是男性? 以前去類似博物館的地方 幾乎都是走過去 "喔 好寫實 好美" 然後繼續往下走 現在卻可以開始將自己融入進作品當中 去體驗作者在畫這幅畫的感覺 他用了什麼樣的透視法 加了什麼樣的材質與細節 想要透露什麼事情 為什麼要這樣構圖 藝術是無聲的語言 無聲的語言 也就是 心靈的語言 藝術是為滋養心靈而生 但是這邊出現了一個問題 "藝術是語言" 中文是語言 英文也是語言 日文也是語言 語言 是經由學習而來的 沒有嬰兒出生就會說話 所以! 藝術是語言 要理解藝術 必須要學習藝術的語言 而這一種語言 我在台灣受的教育當中 可以說是零 藝術對於人 就像冰塊對於可樂一樣(不加不會怎樣 加了會超好喝XD 藝術是一門博學 畫建築 => 建築學 畫人體=>解剖學 畫動物=>動物學 畫宗教=>宗教與歷史學 畫交通工具=>物理學 畫環境=>地理學 ........ 最後 畫不存在的東西 =>想像力及以上的學問 而想像力的來源 =>閱讀 這世界的人大多都缺乏想像力 他們想不到任何可能性 所以腦袋成了一直線 因此非常容易操控與說服 回到藝術是一門博學這件事 當人開始學習藝術以後 對於這些不同的學問也會開始有接觸 對於生活當中的各種不同事物都會開始有所體會 於是對於城市的美感 歷史的瞭解 政治與宗教好壞的辨別 人能開始擁有這些能力 可是教育好像完全忽略這樣一個重要的環節 在Getty Museum中還有一個讓我很感慨的想法 看著許多時期的作品(羅馬希臘 , 文藝復興, 浪漫主義, 新古典主義,E-maki.....) 在幾百幾千年前 就已經有人擁有這樣的能力 ...